棉花期货服务“三农”的成效
棉花期货服务“三农”的成效
(一)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棉花种植结构调整
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等特征,能够反映现货供求状况及其价格变动趋势。政府、 涉农企业和农民可以参考期货远期价格的变动趋势,根据不同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从收 益最大化原则出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实现供求平衡。
1. 郑州棉花期货价格提前反映现货供求趋势变化,成为调整种植面积的重要参考
2006 年年初棉花种植季节,山东省棉花协会根据棉花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每吨 1000 多元的情况,预感到随着国内用棉量的增加,新棉价格将会出现涨势,遂在全省广泛宣传种 植棉花的收益。当年全省种植面积从上年的 1315 万亩增加到 1400 万亩,增幅 6.5%,仅此 一项,使山东植棉农民和涉农企业多增收数亿元。统计数据显示,棉花期货上市以来,全国
棉花种植面积一改以前大幅波动的情况,基本稳定在 8000 万亩上下。不少棉花流通企业和 加工厂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保值,敢于向棉农承诺最低收购价,在稳定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稳 定了棉花种植面积。
潜江是湖北粮棉主产区之一,耕地面积 110 万亩(水稻、棉花、油菜、小麦),水稻一 直是潜江的主要农作物(2003年前,水稻 70 万亩,棉花 20 万亩)。2004 年以后,潜江金城 银丰棉花专业合作社实施了“订单+期货”战略,参照期货价格向棉农承诺当年籽棉的最低 收购价,使当地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 50 万亩以上(2007 年水稻 20 万亩,棉花 70 万亩), 成为潜江最大的农作物。棉花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期货价格的引导作用是农民选择种什么的 指路灯,由于有郑州棉花期货价格作比较,我们才敢高于市场价收,农民通过对比棉花和水 稻的种植效益,自然选择种植经济收益高的农作物。近年当地能种棉花的地已经全部种了棉 花,甚至个别的鱼塘被抽干了种棉。棉花市场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国棉花看新疆,内地 棉花看潜江”,这里的“看”指的就是籽棉收购价。
2. 运用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引导春播,为棉农的种植意向提供指导
2005 年年初,河南棉花协会在河南南阳召开棉花种植现场会。会上专家建议:棉花播 种前,棉农可以根据期货市场的远期价格来指导自己的种植结构。比如根据种植季节相近的 农作物情况,可比较小麦、玉米和棉花的期货价格,来选取最有利于增加收入的品种种植。 据郑州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的期货价格测算,2005 年农民种植棉花每亩收益要比种植小 麦和玉米高出 200 元左右。农业专家以一亩地收益为例:种棉花一茬,种小麦和玉米是两茬, 2005 年三种作物的每亩单产分别为73.79 公斤、253.74 公斤和 313.2 公斤,以当时的期货价 格推算收益,棉花每亩收益为 1007.3 元(以上年棉花单产与 2005 年 2 月 4 日 CF509 合约价 格相乘得出),小麦和玉米收益 761 元(其中小麦收益为 392 元,用同日小麦 WT509 合约 价格与单产相乘得出;玉米收益 369 元,用同日 C509 合约价格与单产相乘得出),种植棉 花比种植小麦和玉米增收 249.75 元。虽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未加入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成本,但增加的收益显然要高于所增加的成本。经比较,棉花种植专业户心服口服,更加 坚定了继续种植棉花的信心。由于有棉花期货公开透明的价格作指导,南阳地区 2005 年以 后的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 200 万亩左右。
3. 郑州棉花期货信息以其广泛透明的传播渠道,为棉农“择价而卖”提供了渠道
棉花期货市场为棉农调整种植结构提供了价格风向标,为解决棉花“卖难”、“价低”难 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在棉花期货上市之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涉棉企业只能冒很大 风险在收获季节收购籽棉,加工后待价而沽,遇上不好的年景往往亏损很大。棉花期货上市 后,涉棉企业有了预期价格指导,可以放开手脚收购籽棉,然后在期货市场“锁定利润”, 这在棉花期货出现之前是难以想象的。那么,利润得到保障的企业又在想什么呢?那就是抓 资源。他们对资源的重视使另外一个群体——棉农直接受益。
石家庄辛集棉花加工厂是中华棉花集团下属公司,也是最早参与棉花期货套保的企业。
该厂在棉花收购季节精算出每吨棉花加工成本,根据郑州棉花期货不同合约的每日价格,匡 算出不同合约间与加工成本的不同利润值,依照期货价格变动确定当日籽棉收购价,每天早 晨以小黑板形式在厂门前公布。当地小商贩根据此价确定当日走街串巷的收购价,于天黑前 将收购的籽棉缴到加工厂。过去没有期货价格时,由于价格信息不透明,小商贩也不知道能 卖什么价格,常出现小商贩压低收购价的情况,棉农因信息不通,只好被动卖给小商贩。现 在有了加工厂依期货价格公布的信息,十里八乡的棉农都会时不时地去看小黑板。棉农卖棉 花时会依据期货收购价与小商贩讨价。张平业是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马坊营村的村民,自家 有 9 亩多地,2007 年每亩地(种植棉花)收入 1900 元,年种棉总收入超过 1.7 万元;而在 几年前,他种棉的收入只有 1500 元/亩。张平业说:“最少的时候,9 毛钱一斤籽棉也卖过, 现在不同了,有了加工厂的期货棉收购价,如小商贩出价低,我就卖给加工厂。”
甘肃敦煌地区是西北地区的棉花主产地,近年来当地一些棉花加工厂利用郑州棉花期货 价格指导现货销售,对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起到积极作用。甘肃敦煌莫高棉业公司是一家 几位农民组成的股份公司,下辖 3 个棉花加工厂,基本以自加工自销为主。每到棉花收购季 节,他们先随行就市收购棉花现货,据称此时棉花往往是一年中价格最低时,适量收购一般 风险较小。当收到一定量需销售时,就参考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给买方报价,报价原则是棉花 某月份期货合约价减去发货时到合约到期日的仓储费、资金利息等成本。之所以这样定价是 出于如果此价没人买,就在期货市场卖出,反正现货持有成本已计算在期货合约价格内。待 期货价对自己有利时,择机在期货市场平仓的同时卖出现货。公司总经理杨庆文说:“由于 有了郑州棉花期货市场,我们经营量逐年扩大,已由 2003 年的年产销 7 千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2.8 万吨,占当地年籽棉产量的20%以上,对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棉花期货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已经显现,不过种植结构调整效益,还 需要借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来实现。涉农企业在期货市场套保之后与农民签订订单是保 证种植收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种植结构调整,需要价格引导、政策支持,也需要涉农企业 的积极参与。不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是价格波动风险,对于自然灾害等带来的风险是无能 为力的,这需要依靠农业保险来实现。
(二)“订单+期货”模式有利于稳定并增加农民收入
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多次强调,通过推广订单农业,引导种植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的种植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公司+农户”是探索解决“小生产”与“大市 场”矛盾的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但这种以订单或合同为纽带的合作关系无法避免价格波动 所造成的履约风险。实践证明,利用期货市场有助于解决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履约风险问题, “订单+期货”的模式提高了现货订单的履约率,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 接。
1. 涉棉企业可以从棉花期货价格倒推合理的籽棉收购价,维护农民利益
由于每年棉花收获前后,众多棉花期货的参与者对当年供求关系预期的偏差,往往会出
现远期期货价高于现货价的情况。一些棉花经营公司依据远期期货价格,在扣除必要费用后, 推算籽棉收购价,常常会既能保证期现套做的利润,又能以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籽棉,使棉农 从期货市场得到实惠。
银丰公司自 2005 年以来,在“订单+期货”的模式下,每年在 9-11 月份棉花收购季节, 都参考来年棉花期货 1 、3 月价格,推算当年籽棉收购价,然后通过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 既保证了自身的经营利润,又保护了棉农的种植利益。2007 年 10 月棉花收获季节,郑州棉 花期货 2008 年 1 月合约价为 12215 元/吨,当时籽棉收购价 2.5 元/斤,折皮棉 10300 元/吨。 该公司根据期货价格倒推籽棉收购价,以 2.55 元/斤的价格敞开收购籽棉,扣除加工费、仓 单制作、运输等费用,不仅每吨有 380 元的经营利润,而且每吨棉农增加收入 100 元(每斤 增加收入 0.05 元)。
“开展期货业务离不开稳定的资源,否则就容易陷入投机的陷阱。”银丰公司副总经理 陈大忠说,公司与棉农进行合作并让利于他们是为了掌握稳定优质的棉花资源。据他介绍, 银丰公司通过让利于棉农的模式,积极建设资源网络,先后在湖北省内外建立 24 个棉花收 购加工基地,并采取订单收购、让利、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在黄梅、沙洋、京山、仙桃等 地创办了十多个银丰棉花专业合作社。2008 年,公司还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棉花专业 合作社联合社,与省内 7 个县市的 163 个村签订了棉花生产订单合同,覆盖植棉面积 58 万 亩,带动农户 5.3 万户。合作社对棉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扶持活动,使签订订 单的棉农共计增收 1200 万元,户均增收 220 元。
2. 棉农从“订单+期货”模式中获益
从 2004 年起,湖北潜江金城棉业公司就开始探索“订单+期货”的模式。当时与棉农 签订订单农业协议时,就写明:公司收购棉农的棉花价格每斤高于市场价格 0.03-0.05 元钱。 由于公司在棉花期货市场进行了卖期保值,规模越做越大。2005 年签约订单 800 户,植棉 面积 4000 亩;2006 年签约订单 1500 户,植棉面积 11000 亩;2007 年在银丰公司的帮助下 成立金城银丰棉花合作社,当年签订订单 3000 多户,签约植棉面积 2 万多亩;2008 年以后, 合作社开始以“村”为单位签订订单,使双方之间形成了更稳定长远的关系,更利于双方履 行订单合同。
3. 通过“订单+期货”模式中的“二次返还”等形式让利于民
由于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了风险,提高了企业效益,便可以通过“二 次返还”等形式让利给棉农。
2007 年,潜江市渔洋镇金城村农民魏敦雄与潜江银丰金城棉花专业合作社签订的棉花 种植合同,收获的棉花全部卖给了银丰公司,卖价比最低保护价高 0.03-0.05 元/斤,卖出后 公司又给了 0.04 元/斤返利,再加上产中的各种资金支持,每亩地折合 141 元,种植的 12 亩棉花就使他多收入了 1692 元。京山棉花合作社每斤按 0.06 元,与 35 户社员实行二次结 算近 8000 元,户均返利 229 元,最高的一户为 667 元。石流港棉花专业合作社和仙桃红阳
棉花专业合作社按 0.03 元/斤直接向农民返利,仅此一项,这两家合作社的棉农就分别增收 9 万元和 4 万元。得到“二次返利”的棉农高兴的说,种了一辈子棉花,还真是第一次遇上 卖一次棉花给两次钱的买主。尝到甜头的棉农,种棉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据了解,该合作社 2009 年已与渔洋及周边三县二十五个乡镇的农户签订 5100 多份生产订单,总植棉面积达 4.6 万亩。
期货市场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实质是通过涉农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订单+ 期货)服务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如企业+合作社+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市场功 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涉农企业,因此,各地扶植发展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组 织农户生产,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三)棉花期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棉花整体质量提高
由于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并且利用标准化仓单进行实物交易,依照国家标准 和行业规范,对农产品的品质、外观、规格和包装等都设定了较高要求,这有助于提升农产 品现货质量,引导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产品生产、存储、流通等各阶段的技术水平。
1. 提高棉花质量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999 年棉花市场放开后,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非常突出,众多企业在争夺有限资 源的过程中,造成了棉花加工质量下降,混等混级、“三丝”和水份超标成普遍现象,严重 影响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也损坏了棉农的利益。为此,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召开会议并出 台严厉措施解决棉花质量问题。
棉花期货市场有助于运用市场化手段逐步改变棉花加工质量差的状况。棉花期货上市以 后,对棉花的加工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棉花期货交割库荷泽市棉麻公司荷泽 转运站站长葛建党表示,棉花期货的质量标准其实就是国家标准,只不过大家一般不严格执 行,只有严格按国家标准加工棉花,才能交到期货市场,到交割库进行公检,即使公检没有 通过,价格也比其他一般棉花要高出 200 元/吨左右。
菏泽科迪棉业公司为了保证棉花加工质量,严把加工各个环节:收购时,对质量好的棉 花每斤加 0.05 元;收购后组织近百人进行分拣;又不惜重金购来测棉花回潮设备。经层层 把关生产出的棉花公证检验期货交割合格率达到 98%。仓单在期货市场卖出好价钱的同时, 棉农也从优质优价中得到了实惠。
2. 棉花期货有助于加工企业提高质量及标准化意识,改进加工工艺
棉花加工企业要想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棉花,一般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籽棉严把 收购关,好籽棉自然可以卖出好价钱;二是加大挑捡异性纤维的力度;三是做好收购和存放 时的分级工作;四是提高僵瓣棉的拣出率;五是完善加工时的排杂装置。有些企业甚至还把 质量管理“关口”工作前移,在收购环节通过向棉农发放纯棉布袋和棉衣棉帽,来减少异性 纤维的混入,要求农民做到“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期货交割 棉的合格率达到 90%。
新疆贝正棉业公司是新疆最早参与棉花期货交易的企业,从 2006 年到 2008 年共计交割 棉花 34000 吨。谈及按棉花国标加工棉花的情况,该公司总经理张闻民说:“由于多年形成 的现货市场习惯,从棉农到加工厂对质量不够重视,收购季节,常可看到棉农赶着小毛驴, 用塑料编织袋装着籽棉,交售后掏出腰刀割破编织袋往棉垛上倒棉花,使大量驴毛、塑料丝 混入棉花,造成大量异性纤维混入,严重影响棉花质量。棉花期货上市后,为了保证生产的 棉花减少异性纤维,符合国标,我们专门收购了几个加工厂,派专人监督加工过程。在收购 季节还派人到棉田,给采摘人员发放专用布袋,真正做到进入棉田‘人带帽子狗穿衣’,以 确保籽棉不混入异性纤维。”
3. 棉花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我国棉花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自从棉花期货上市以来,通过一些加工企业的尝试,目前每个棉花年度,我国年均有约 占年产量 2%左右的棉花通过期货市场流通。目前,大部分加工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组织仓单 加工,知道了棉花的国家标准和包装标准,了解了如何能够让加工出来的棉花达到国家标准。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每年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行列。由于涉棉 企业通过棉花期货市场可实现优价销售,普遍积极性较高;而一些生产高档纺织品的企业也 已将目光转移到高质量的期货交割棉。郑商所通过中国棉花网对 99 家使用期货交割棉的纺 织企业调研后发现,纺织企业对期货交割棉花的质量满意度达到 96%。宁波百隆纺织有限 公司、江苏华芳纺织集团每年都“舍近求远”地到棉花期货交割库提取期货棉。有些纺织企 业根据用棉量分月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棉花,既锁定了成本,又得到了高质量的棉花。河南省 纤维检验局一位多年从事棉花公检工作的检验师说:棉花期货交割的实践证明,通过市场利 用经济杠杆是解决棉花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棉花整体质量的提高,在使棉花产业链上的各 方受益的同时,也使棉农成为直接受益主体。
当然,由于目前期货交割量还不大,每年仅有占国内产量 2%的棉花进入期货市场,短 期仅靠期货市场的交割量还难以提高国内整体棉花的质量,但期货交割棉花质量的提升,给 人们提供了一条通过市场有效提高质量水平的路子。
(四)有助于促进农村组织形态转变,完善农民增收的组织架构
近年国家在中央的一号文件里多次提倡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让合作组 织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代表。棉花期货推出后,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方面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湖北、河南、山东等棉花主产区涌现了不少农民合作社组织,在棉花种植和 销售中通过和期货相结合,提高了农民棉花种植的收益,保护了农民利益。
1. 银丰模式是期货对接“三农”的有益探索
“银丰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公司+合作社+棉农”的组织模式创新,保证棉花的供给 数量和质量;通过“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创新,利用期货市场转移订单农业的价格风险, 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银丰模式”中,合作社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银丰公司发起领办合作社,最初也经历了探索磨合阶段。以后通过确定
最低收购价,“二次返还”、免费供种等形式才逐步将合作模式固定下来。目前,银丰公司已 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先买后卖”的棉花经营企业,从昔日的“棉贩”转变成为灵活运用衍 生品工具转移风险的现代“棉商”,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棉农”的产业化经营共同体。
“银丰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企业和农民的有效对 接,形成小生产向大市场的转变。通过期货市场的介入,保障了订单的执行,实现了订单和 利益的有效对接。“银丰模式”是银丰公司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积极探索的结果,在棉 农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打破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保障了企业的 贸易资源和商品质量,而“订单+期货”的运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风险规避问题,提高了 订单履约率,实现多赢局面。
“银丰模式”的可复制性表现在三方面。首先,“银丰模式”符合国家关于服务“三农” 的大政方针。“三农”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 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银丰 模式”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方向正确,发展潜力巨大。其次,“银丰模式” 的参与各方都是棉花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有分工、有合作,又不可互相替代。 “公司”是链条的下端,负有与市场对接参与竞争的责任;合作社是棉农和公司之间的桥梁, 负有组织棉农,连接公司与棉农的责任;棉农是链条的上端,负有保质保量保生产的责任。 这种联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天然的生命力。最后,产业链上的各方有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种利益既依附于对方,又是自己劳动所得。因此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经济利益共同 体,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近几年,继银丰公司之后,湖北已自发形成“公司+合作社 +棉农”的各类组织数十家。河南扶沟、河北衡水、山东菏泽、安徽安庆等地也形成了不同 规模和方式的公司与农户的合作组织。他们中间有的正在磨合之中,有的已利用棉花期货市 场的平台初见成效;如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形成的“公司+协会+农户”+“基地+期货” 的做法,仅 2007 年就给加入棉农协会的农民增收了600 万元,涉及 11 万亩棉花,使 1.2 万 户棉农受益。2008 年受益棉农达 2.5 万户,农民增收 2000 万元。除此之外,作为主要参与 方的河南中方实业公司还开展棉花产业链延伸,就地开办纺织企业,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 就业机会。
2. “银丰模式”的核心是使农民增收,是双赢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的具体体现
前些年,围绕期货市场如何为“三农”服务问题,虽想了不少办法,如送期货信息下乡, 对农民进行现代知识培训等,但都收效甚微。“银丰模式”抓住了“三农”的核心——农民 增收问题,使期货市场服务“三农”问题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功能体现在:
第一,产销对接,保障履约。“银丰模式”为了提高履约率,企业在每年棉花播种前都 要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品种、种植面积、籽棉价格等内容,另外,订单中 还就双方的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制约,使企业和农民都能放心生产和经营。
第二,全程服务,保证棉农利益。种棉前,通过选种为农民提供 3-4 种优良品种,每亩
再补贴合作社棉农 15 元种子款(国家直补 25 元)。同时,启动湖北省棉花种植保险试点,棉 农每种一亩棉花可获得 400 元的保障。种棉中,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批发的化肥、打药(价 格比市场价低,质量有保证)。收获时,合作社指导棉农科学采摘。棉花合作社提前把棉包、 棉袋、棉帽免费送到棉农家中,指导棉农做好 “四分”工作,防止“三丝”混杂,收购时 实行优质优价,使棉农辛辛苦苦种出的棉花能卖个好价钱。农民交售籽棉时,按订单进行第 一次结算,如后期行情上涨,合作社再拿出部分经营利润,与棉农进行第二次结算。二次结 算的核心是使农民增收,以便下年继续按订单生产,保证企业货源。
第三,稳定货源,向规模要效益。银丰经验表明,只有稳定货源,才能保证经营,只有 做大规模,才能保证效益。产前,公司让农民吃“定心丸”,承诺“保底收购价”高于市场 平均收购价等,等于给棉农吃了一颗“定心丸”;产中,做配套服务,帮助棉农科学种棉、 种好棉;利用广播、社员大会、村组干部会议、订阅报刊等形式介绍棉花流通政策、棉花市 场行情和种植信息等,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市场判断力;产后,严控棉花质量。公司通过 合作社提前为社员发放棉制的袋子和棉帽等用于采摘籽棉,指导棉农做好棉花分摘、分晒、 分存、分售工作,并组织专人专车到农户家中收购籽棉。通过系统服务和给棉农实惠,才能 稳定货源,把规模做大做强。
第四,期货保值,回避风险。棉花期货上市前,一些企业为了稳定货源,也曾承诺籽棉 收购保底价,正如 2003 年银丰公司与黄梅小池合作社签订的保底收购一样,往往由于缺乏 价格风险转移的手段而经常不能落实。棉花期货上市后,棉企可以根据期货价格折算籽棉收 购价,择机通过期货保值,就可以锁定卖价,锁定利润。经过近几年期货实战,银丰公司探 索出了多种利用期货市场的方式,保障企业经营的棉花价格波动风险转移,这就使得公司敢 于做大规模,因此说,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现货市场经营风险才是银丰公司做大做 强的保障。
第五,信贷资金做后盾,做大做强有保障。期现套做比单做现货需要更多的资金,尤其 是做卖期保值后遇到期货价格上涨行情。不少企业因资金问题不敢大量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 主要原因就是后续资金跟不上。银丰公司由于有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支持收购现货,这样现货 收购款就 100%节省了, 自有资金就可以很好解决价格上涨而可能面临的资金追加风险。而 没有贷款支持的企业,一方面需要 100%的资金收购现货,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资金做期货, 成本和风险要比贷款企业大得多。银丰公司主要贷款银行是湖北省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业 发展银行在支持银丰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方面的做法是与期货公司、棉企签订三方监管协 议,保证货款资金在交割后足额及时偿还。同时对公司的全部经营过程进行监管。近年来, 由于银丰公司严格在购销环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因此锁定了利润,公司连年盈利,能 够按时归还全部贷款,湖北省农发行也愿意多贷款,形成银行与企业间存贷的良性循环,这 为公司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搭建了更好的资金平台。
3. 棉花期货市场可以在搭建服务“三农”平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纵观“银丰模式”的整个运作过程,以期货市场做平台,按市场经济原则办事,严格执 行套期保值的规定贯穿模式全过程。
其一,期货搭台,公司唱戏,给“银丰模式”插上“隐形的翅膀”。在棉花期货未上市 前,由于现货经营的不确定性,银丰公司的效益难以保障,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公司无法顾 及棉农的利益。每年到棉花收购季节,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是公司的必然选择。棉花期货推出 后,面对期货市场诱人的价格,寻找优质货源成了公司经营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公司+合 作社+棉农”模式中,棉花期货市场的平台作用不可或缺,公司和棉农实现效益提高的背后, 期货这双“隐形的翅膀”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其二,期货作为现代贸易手段,通过训练有素的企业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 了商品销售的飞跃。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信息的闭塞和意识的落后。期货市场作为市 场经济的高级形式,把具有现代经营意识的公司与棉花生产者联系到了一起,改变了一家一 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探索适 合棉花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做出了贡献,改变了农民过去“小打小闹”、“单打独斗” 的方式,使棉农由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迈向了现代贸易的“大市场”。
其三,期货按市场经济原理配置资源,使棉农种植效益最大化。棉农作为棉花产业链的 最上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过去几十年来屡次发生的“棉贱伤农”事件 就是明证。在信息不通,预测不准的情况下,棉农的基本收入无法保证。收购商由于不知道 未来行情,只能压级压价,尽量压低成本,加工商与流通环节也是如此。有了期货市场后, 供求信息极度透明,需求方可以最快的速度以期货价格的形式反映自己的需求愿望,代表棉 农供方的棉花经营公司可与出价最高者成交,既实现了棉农商品的效益最大化,公司又从交 易过程中获取了自己的合理收入,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转换过程。
当前,我国合作社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已经有法可依,但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资金实力 弱,专业人才不足,组织农民参与期货市场还存在较大障碍,对促进农村组织形态转化,提 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发展合作社,既有自发力量,也需要榜样的 带动、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推动。在我国各类合作社组织充分发展起来以后,农产品期货市 场的功能发挥将更为顺畅。
“三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合和努力。更深入推动期货市场服务“三 农”,需要生产、贸易、信贷、税收、监管和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引导。同时,期 货市场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三农”的一种工具,只有其各使用主体高度重视,并做 出科学合理决策,才能发挥更大作用。郑商所将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结合“三农”工 作的新情况和新需要,立足期货市场的新发展,以市场建设为基础,以功能发挥为依托,探 索期货市场为“三农”服务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今后, 郑商所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财力,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三农” 问题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
棉花期货服务“三农”的举措
延伸阅读:
纯碱期货研报最新市场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1.12)
纯碱市场概况:• 纯碱需求减少:○ 需求走弱:终端织机负荷下调导致纯碱需求减弱,尽管聚酯高开工暂时支撑原料需求,但随着双...
甲醇期货研报最新市场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1.12)
甲醇市场概述:• 供应高位,库存变化:○ 供应充裕:甲醇供应维持高位,近期产量增加导致库存压力上升,对市场形成一定制约。...
玻璃期货研报最新市场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1.12)
玻璃行业概况:• 玻璃市场供需情况:○ 浮法玻璃供需:今日浮法玻璃开工率为78.31%,产能利用率为79.04%,均环比...
尿素期货研报最新市场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1.12)
尿素市场概述:• 尿素盘面走跌:○ 现货价格下跌:尿素盘面的持续走跌导致现货价格小幅下跌,生产企业库存高位,日产略有下降...
棕榈油期货研报最新市场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1.12)
棕榈油市场概述:• 全球棕榈油供需现状:○ 全球棕榈油供应充足:全球棕榈油供应主要来源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