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期货研报最新消息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4.12.4)
- 多晶硅概述:
• 多晶硅定义及性质:
○ 高纯度硅材料:高纯度硅材料,即多晶硅,以纯度约99%的工业硅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提纯至99.9999%以上。其物理性质包括金属光泽、灰黑色固体,熔点1410℃,沸点2355℃,密度2.32-2.34g/cm³,并具有半导体属性。多晶硅根据外观形态分为块状硅和颗粒硅。期货研报&加一分开户(qihuohu)
○ 半导体属性:多晶硅具有半导体属性,其导电能力较弱,需通过掺杂来增强。掺杂5价元素(如磷)形成N型半导体,掺杂3价元素(如硼)形成P型半导体。电子和空穴在半导体两端形成电流,实现导电。多晶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下稳定性下降,具有较大的化学活泼性。
○ 光伏应用特性: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其应用特性基于“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电子-空穴对,实现光能转化为电能。多晶硅的导电能力较弱,需通过掺杂少量杂质来增强导电性,形成P型和N型半导体,进而形成P-N结。多晶硅产业链供需不平衡。
• 多晶硅的分类:
○ 按纯度分类:多晶硅按纯度可分为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在6N-9N(硅含量99.9999%-99.9999999%),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生产,国标分为特级品、1级品、2级品、3级品。电子级多晶硅纯度在9N以上(硅含量99.9999999%以上),用于半导体硅片生产,国标分为特级品、电子1级、电子2级、电子3级。近年来,光伏用多晶硅纯度已接近电子级标准。
○ 形态分类:多晶硅片的形态多样,主要包括单晶硅片、致密料、菜花料和珊瑚料。致密料外表光滑,颗粒凹陷小于5mm,无氧化夹层,主要用于拉制单晶硅,价格最高。菜花料颜色灰,颗粒凹陷5-20mm,价格中档。珊瑚料凹陷大于20mm,断面疏松,价格最低。此外,颗粒硅和块状硅也用于生产,前者易受污染,后者品质稳定。多晶硅通常采用袋装和箱装包装,运输时需注意污染和仓储条件。
○ 工艺分类:多晶硅的工艺分类主要包括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和物理法。改良西门子法是市场主流,2019年全球产量中占比97.8%,2020年中国占比97.2%。该方法成熟且稳定。硅烷流化床法因流程简单、效率高,市占率在2023年底提升至14%。物理法因提纯限制逐渐被淘汰。颗粒硅在提升拉制效率上具优势,但易受氢气污染。
• 多晶硅的应用领域:
○ 光伏行业:多晶硅在光伏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需求占比高达98%,远超半导体硅片的不到2%。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已成为光伏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上游原料。多晶硅片的生产主要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进行,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市占率约为86%。 - 多晶硅生产技术:
• 改良西门子法:
○ 工艺发展历程:19世纪60年代起,多晶硅生产技术逐步成熟,西门子法在20世纪50年代由西门子公司开发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尽管初期生产规模小且技术落后,但其在20世纪60年代被多家企业采用,逐步奠定了地位。西门子法存在转化效率低和副产品污染问题,随后的改良西门子法通过增加尾气回收和氢化工艺得以优化。
○ 工艺步骤:改良西门子法的工艺步骤包括工业级硅料的冶炼与提纯、三氯氢硅的制备、精馏、还原、尾气回收、氢化和后处理。首先,将工业硅粉与氯化氢在高温下合成三氯氢硅;接着,通过精馏提纯高纯三氯氢硅;然后,将高纯三氯氢硅和氢气导入还原炉进行还原反应,生成高纯多晶硅;最后,回收尾气中的四氯化硅,通过热氢化或冷氢化重新制得三氯氢硅,实现闭路循环。该方法在节能、物耗降低和污染减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技术优势:改良西门子法具备工艺稳定性和成熟度,能够生产出高纯度、稳定品质的多晶硅,是市场主流。其颗粒硅在拉晶过程中适合连续直拉法,提升生产效率,但易受污染,纯度不及块状硅。
• 硅烷流化床法:
○ 工艺原理:硅烷流化床法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连续热分解,将三氯氢硅转化为硅烷气,并在硅籽晶上进行气相沉积,生产颗粒状多晶硅。该工艺与改良西门子法在前半段工艺相同,但在后半段将三氯氢硅加氢制成硅烷,再进行热分解和气相沉积。协鑫科技和天宏瑞科是国内主要的颗粒硅生产企业,分别通过收购和技术引进实现量产。流化床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 工艺特点:硅烷流化床法具备高分解率、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优势,电耗仅为改良西门子法的10%-20%。然而,由于安全性、炉壁沉积和流态化控制等问题,其大规模应用尚未实现。此外,该方法生产的颗粒硅在成本、能耗和碳排放上具有优势,但需解决微米尺度粉尘和高含氢量问题。通过工艺调整,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 物理法:
○ 工艺流程:酸洗作为预处理环节,通过溶解硅晶界处的杂质如钛和铁来去除杂质,尽管硅本身不溶于酸中。定向凝固则利用杂质元素在固相和液相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凝提纯,并通过强制手段控制热流方向,使熔体结晶形成沿生长方向整齐排列的柱状晶组织。
○ 技术特点:冶金法通过物理冶金技术提纯冶金级硅,不涉及化学反应,利用硅与杂质的物理性质差异进行提纯。氧化精炼通过加入熔点高于硅的精炼剂氧化杂质,有效去除硼和碳。真空精炼则利用高温真空条件使杂质元素挥发,去除磷、铝、钙等蒸汽压较大的元素。 - 多晶硅市场现状:
• 全球多晶硅产能及产量:
○ 产能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达到约225.6万吨,同比增长71.6%,其中中国占据93%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2010至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增长22倍以上,年均增幅27.6%。2024年产能增至336万吨,全球占比提升至95.2%。全球多晶硅产能和产量自2015年起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8%和16.4%,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主导。
○ 产量情况:在光伏装机高景气度的推动下,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将稳步增长,而电子级多晶硅因需求稳定,年产量维持在4万吨以下。
○ 区域分布:海外多晶硅产能因多重因素受到影响,如美国Sun Edision破产、韩国OCI关闭本土产能等,导致产能占比下降。尽管国内企业如协鑫科技在海外建厂,但海外产能占比仍不超过10%。至2023年,德国、美国和马来西亚是主要的海外产能国,三者合计占海外总产能的85%。德国的产能由Waker提供,马来西亚的产能主要来自OCI的海外工厂,美国的产能则由Waker、Hemlock和REC提供。
• 中国多晶硅产能及产量:
○ 产能规模:中国在全球多晶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产能达230万吨,占全球93%,产量147万吨,占全球92%。全球前五大多晶硅企业均在中国,前六家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79.1%。2024年产能将突破300万吨,2025年占全球比例将达94%。多晶硅产能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原材料、电力及人工成本优势,以及下游需求的增加。未来,随着新产能的释放,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
○ 区域分布:中国多晶硅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四川和青海等西北与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电力资源充沛且电价低廉,为多晶硅生产提供了成本优势。2023年,新疆、内蒙和四川的产能占比分别为32%、29%和17%,合计79%。到2025年,内蒙和四川的产能占比将分别提升至27%和29%。多晶硅生产与下游硅片的区域分布重合度高,以就地消化为主,跨省份运输较少。
○ 产能增长:至2025年,中国多晶硅产能达到400万吨,产量为210万吨,新增产能的投放将使在产企业数量增至21家。主流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具备内生动力和资金实力,融资手段多样。行业CR5可能有所降低。
• 多晶硅价格趋势:
○ 价格波动:2010-2012年,多晶硅价格从74万元/吨跌至12万元/吨,跌幅83.8%。2012-2020年,受政策影响价格波动。2020-2022年,需求大增,价格创新高。2023年,价格从30.6万元/吨跌至5.83万元/吨,跌幅80.9%。2021年,受“双碳”战略影响,价格涨147.7%。2022年起,价格继续上涨,企业毛利率超70%。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显著,产能扩张迅速。2024年,多晶硅降本提质将继续深入,硅片产能外移将改变进出口格局,海外硅片产能将增至27GW。国内多晶硅产量在200万吨左右,而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650GW和1200GW,对应多晶硅需求为179万吨和302万吨。然而,当前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推动产业布局优化。 - 多晶硅期货:
• 多晶硅期货合约设计:
○ 合约单位:多晶硅期货合约采用实物交割,交割单位为30吨(净重),生产日期在90天以内(含当日)的多晶硅可申请注册标准仓单,仓单有效期为6个月。交易单位为3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5元/吨,交易时间为日盘,暂不开放夜盘。涨跌停板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
○ 交易保证金:多晶硅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采用三段制梯度设置,分别为挂牌至交割月前一月第10个交易日前、交割月前一月第10个交易日至交割月前一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交割月期间,最低交易保证金分别为合约价值的5%、10%和20%。若按现货价格约4万元/吨计算,1手最低交易保证金约6000元/吨,考虑价格波动,保证金占用约12000元/吨,处于国内期货中等水平,既促进市场参与,又防范风险。
○ 交易时间:多晶硅期货将于广期所上市,交易时间为日盘,暂无夜盘。每日价格涨跌停板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4%,交割月份的涨跌停板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初期涨跌停板幅度可能扩大,需关注交易所公告。
• 多晶硅期货交割品级:
○ 基准品:多晶硅期货基准品为N型料,以块状硅为基础,符合国家标准《电子级多晶硅》(GB/T12963-2022)的电子2级标准,放宽施主杂质和碳含量要求。N型料在市场中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底将超70%。品牌交割制度要求交割品为注册品牌,符合质量标准可免检。不同品牌间无升贴水,现货报价最低品牌为基准品中最便宜可交割品。
○ 替代品:交易所将P型多晶硅纳入替代品交割,允许符合《电子级国标》电子3级标准且碳含量符合下游需求的块状硅参与交割。替代品可混装致密料和菜花料,最便宜的交割品为P型菜花料。虽然市场担忧交割资源不足,但生产灵活且成本影响有限。N型和P型多晶硅在生产流程上相似,但掺杂物不同,影响导电类型。
○ 贴水设计:多晶硅期货的贴水设计设定基准品为N型块状硅致密料,替代品为P型块状硅(致密料或菜花料),替代品较基准品贴水12000元/吨。这一设计适应了光伏行业由P型向N型的转型趋势,确保N型料的基准品地位。当前N型料与P型菜花料的价差通常低于12000元/吨,因此交割主要以基准品为主。然而,若未来N型料结构性紧缺导致价差超过12000元/吨,替代品可作为补充交割资源。
• 多晶硅期货对行业的影响:
○ 市场定价:多晶硅期货的上市将改变市场定价机制,新型贸易商和产业外资金的参与增加了市场定价的复杂性。期货价格将反映市场对光伏行业的整体感知,而多晶硅价格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锚点,将显著影响整条产业链的价格波动。此外,期货市场可能提前交易供给出清预期,但也可能延缓产能出清,企业可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利润。
○ 产业链影响:多晶硅期货的上市为产业链带来了显著影响。上游企业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和注册品牌制度,增加了套期保值和现货销售的灵活性。下游企业则通过增加采购渠道,丰富了选择。然而,交割设计偏卖交割,导致仓单积累和近月合约下跌。工业硅期货的参与模式为多晶硅期货提供了参考,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参与度和采购渠道的多样性。
○ 套期保值:多晶硅期货的套期保值需要通过期现商或贸易商的参与来实现,因为硅片厂通常只采购特定品牌或生产基地的产品,难以直接从盘面上接货。期现商根据硅片厂的品牌需求进行仓单分销,但需确保仓单价格较现货有较大贴水,以吸引硅片厂使用。这种参与可能改变现货市场的交易模式,减少点对点的长协采购比例。 - 多晶硅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
○ 主要原料: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工业硅,约占生产成本的48%。硅片生产中的坩埚成本是仅次于硅料成本的第二大成本项,占比约12%。单晶炉每消耗一个坩埚可拉制7-8根单晶硅棒,使用寿命约400-500小时,单根单晶硅棒约消耗坩埚0.12-0.14个,对应每MW需消耗坩埚0.8-0.9个。非硅成本中,拉棒成本占48%,切片成本占35%。工业硅和电力是多晶硅生产的两大关键原料,影响生产成本和质量。
• 中游生产环节:
○ 长晶工艺:长晶工艺是将多晶硅原料转化为单晶硅棒或锭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直拉法和区熔法。直拉法成熟且成本低,适用于大尺寸单晶硅棒生产,而区熔法则以高纯度和快速生长速度著称,但设备成本较高。在长晶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温度、拉速等参数,以保证晶体质量和纯度。单晶硅棒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产能占比达99%。
○ 切片工艺:切片工艺在多晶硅生产中至关重要,主要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因其能降低线耗成本、提高切割速度和效率,并减少硅耗。金刚线直径和研磨介质粒度影响切割质量,金刚线切割逐步替代砂浆切割成为主流。N型硅片因参数优势更易减薄,HJT电池片厚度减薄幅度较大。2023年,P型182mm尺寸每公斤单晶方棒出片量约为61片,N型182mm尺寸TOPCon每公斤单晶方棒出片量约为69片。
• 下游应用领域:
○ 光伏电池:多晶硅通过直拉法或铸锭法形成单晶硅棒或锭,再切片成硅片,最终加工为电池片和组件,应用于光伏领域。多晶硅片因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已被单晶技术淘汰,2023年市占率仅0.8%。 - 多晶硅生产成本:
• 工业硅成本:
○ 成本占比:2022年6月上旬,国内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最大,为41%,其中工业硅占总成本的39%,是最大的成本项。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30%。降低硅耗、生产电价和电耗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多晶硅生产涉及对工业硅的再提纯,使用553及其他牌号的工业硅混合后的硅粉。
• 电力成本:
○ 成本占比:电力成本在多晶硅生产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7月底硅片总成本中电力成本占比约为8%。不同生产工艺导致综合电耗差异,改良西门子法中电力成本占比高达35%。海外电价较高,如德国、美国等国在0.1-0.29美元/千瓦时,而我国四川、新疆电价仅为0.049美元/千瓦时,这使得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更具优势。
• 固定资产及人力成本:
○ 固定资产:多晶硅生产线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建、设备和安装费用。2023年投产的万吨级生产线投资成本约为9亿元/万吨。随着技术进步、单体规模和工艺水平的提升,投资成本仍有下降空间。2023年,多晶硅生产线的人均产出量达到60吨/(人·年)。 - 多晶硅贸易格局:
• 中国多晶硅进口及自给率:
○ 进口情况:中国多晶硅进口主要来自德国、马来西亚和美国,2023年进口量为6.29万吨,同比减少28.46%。进口依赖度从2010年的52.2%下降至2023年的4.3%,2024年进口量将维持在6万吨,占比3.4%。国内产能扩张显著降低了进口依赖,2017年后进口量逐年减少,2023年主要进口来自德国和马来西亚。
• 多晶硅主要进口国:
○ 德国:德国是中国多晶硅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多晶硅的重要进口国,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美国、韩国等国家也对中国多晶硅进口有一定贡献。
• 多晶硅主要出口国:
○ 中国:我国多晶硅出口量历年较少,但2024年因国内价格大幅下跌,出口量有所增加,显示出一定的性价比。
○ 东亚国家:东亚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均为净进口国。中国主要从德国、马来西亚和美国进口多晶硅,日本主要从德国和美国进口,而韩国则主要依赖美国进口。此外,越南因国内硅片企业出海建厂,成为东南亚主要净进口国,进口来源国为美国和德国。
○ 欧美国家:至2023年,欧美国家的多晶硅产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德国、美国和马来西亚合计占海外总产能的85%。德国的产能主要由Waker提供,产品涵盖太阳能级和电子级。美国的产能由Waker、Hemlock和REC主导,产品多样。受限电政策和高电力成本影响,欧美产能增速较慢,多晶硅主要流向东亚地区。
延伸阅读:
国企期货商品股指手续费超低费率开户
本站合作期货开户:国有大型期货公司,期货开户手续费超低费率及优惠保证金。开户请添加微信:13908035684或者直接扫...
焦煤期货研报最新消息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5.1.14)
2025年焦煤市场展望:• 焦煤产量回补:○ 产量预计增加:2025年国内焦煤产量预计达到48500万吨,同比增加100...
烧碱期货研报最新消息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5.1.14)
2025年烧碱供需紧平衡,中长期趋势偏多:• 烧碱内外需增长,产能扩张有限:○ 烧碱需求增长:2025年烧碱需求增长主要...
尿素期货研报最新消息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5.1.14)
2025年尿素供应压力增大,需求增速放缓:• 新增产能压力大:○ 产能增长预期:2025年国内尿素新增产能为400万吨,...
镍期货研报最新消息现货数据分析基本面研究(2025.1.14)
全球原生镍供需情况:• 2025年全球原生镍供需增长:○ 全球产量增长:2025年全球原生镍产量将同比增长4%,达到37...